美国文学研究资料

1996年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美洲文学研究部分

文 章 题 目

作 者

选取的杂志

日 期

简论美国当代黑人小说中的隐喻性

许芳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6.3.48-51

公主兼诗人,燧石映羽毛:论艾米莉·波琳·约翰逊及其人其诗

赵慧珍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6.4.104-110

埃丝迈——塞林格的理想人格

曹顺荣

国外文学()

1996.3.106-110

战后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历程: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潘丽, 张碧竹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6.2.25-31

蕴含在痛苦、奇想中的真情:论爱米莉·迪金森的爱情诗

董洪川

重庆师院学报

1996476-83

美国文坛上的一支新军——印第安文学

王家湘

外国文学(京)

1996623-25

论《愤怒的葡萄》的复调性

王屹

国外文学(京)

1996448-50

王龙的父亲:一个不可忽视的形象:赛珍珠《大地》人物论之三

姚君伟

镇江师专学报

1996465-67

赛珍珠的两部传记作品《放逐》与《奋斗的天使》

杨金才

镇江师专学报

1996460-64

爱伦·坡的小说特征描述:神经绷紧的叙述者

刘筱华

国外文学(京)

1996445-47.71

墙里与墙外:读《晚期苏联文化》

刘文飞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64121-125

西方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詹姆斯:纪念詹姆斯逝世80周年

何峰

广西社会科学(南宁)

1996598-100

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小说中南方女性形象的衍化

孙梅琳

河南大学学报

1996687-90

美国妇女解放与早期小说《奥蒙德》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张定铨

外国语(沪)

1996675-78

美国非虚构小说简论

司建国

西北师大学报(兰州)

1996673-76

“美国文学史”的变迁及其启示,兼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

姚乃强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63119-125

充满欧洲情调的美国神话:论《王子与贫儿》中的父亲们和儿子们

(美)约翰·尼凡尔·斯托尔著;张立新译

国外文学(京)

1996438-4471

“越少,就越多”:海明威《雨中的猫》赏析

胡永洪

名作欣赏(太原)

1996664-66

生与死的写真:试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表现手法

张勤,熊荣斌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6352-54

浮想至绝顶:《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意识流叙述风格评析

张勤,熊荣斌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6449-55

世界文学巨人:卡尔·桑伯格

孟宪忠

外国文学(京)

1996556-61

卡尔·桑伯格其人

孟宪忠

外国文学(京)

1996550-51

德莱塞及其小说创作

秦丽萍

山东社会科学(济南)

1996566-70

人生的探索,艰难的历程:读欧茨的小说《奇境》

汪海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洛阳)

1996672-7683

一朵永远的玫瑰花:论艾米莉的悲剧情结

于冬云

山东师大学报(济南)

1996583-85

评福克纳的“最伟大的作品”《押沙龙,押沙龙》

刘道全

许昌师专学报

1996448-51

从《喧嚣与骚动》看福克纳的时空观

徐文培

外语学刊(哈尔滨)

19964111-113

论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从《夕阳》、《熊》、和《老人》谈起

周文斑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广州)

1996420-24

孤独《枯枝败叶》的基本主题

危砖黄

福建论坛(福州)

1996683-84

奥内蒂及其部分作品简析

李红琴

外国文学(京)

1996546-49

人才的毁灭,社会的悲剧:评杰克·伦敦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杨爱英

外语学刊(哈尔滨)

19964114-116113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再探

蒙雪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成都)

1996350-54

这里的夜色不温柔:评菲兹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刘先珍

外国文学(京)

1996591-94

菲兹杰拉德与自我的曙光

霍华德·沃尔夫著;田青雁译

宁夏大学学报(银川)

19964112-115

“自然力量”与“机械力量”的对抗:论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

黄铁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6.4.39-43

凸面镜中的自画像:浅论约翰·阿什伯里的诗

张耳

当代外国文学

199711157-160

闯进坟墓的人:简析凯瑟琳·安·波特的《坟》

王占峰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6642-45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海伦·斯诺逝世

 

人民日报(京)

1997117

生之孤独、爱之痛苦:评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

王德庆

外语学刊(哈尔滨)

19971 51-53

传统的现代诗人——E.E.卡明斯

原一川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昆明)

1996657-63

略谈《与卡米尔号飓风搏斗》的艺术特色

银云忠

河池师专学报(宜州)

1996479-8267

弗洛斯特短诗哲理思想的根源和表现

高黎平

宁德师专学报(宁德)

1996453-5689

注重文化品格的厚重之作:读赛珍珠的《牡丹和匿花》

杨金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新乡)

1996681-84

廊桥热:怀旧与躁动:从中美读者的接受看《廊桥遗梦》

龚刚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

1996587-91

天才小说家谢尔顿的《世无定事》

罗一邻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6462-63

黑手党小说的教父卷土重来:马里奥·普佐及其新作

(美)R.L.谢波德;勿罔译

出版广角(南宁)

1997175-76

《紫颜色》的色彩象征体系

包丽丽

盐城教育学院学报

1996410-14

以“乱”对“乱”——黑色幽默小说的美学技巧

周杰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64103-104

“红色手推车”——威廉斯的创作宣言

杜维平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7151-53

“骗人的简单”:《巨型收音机》的结尾艺术

张良村

临沂师专学报

1996549-51

中国传统家庭模式及其解体:赛珍珠作品主题分析

尚营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新乡)

19966577-80

再圆恐龙梦:读克莱顿的新作《失落的世界》

刘兵

译林(南京)

19971211-212

诺曼·勒文浅谈

鲁余

外国文学(京)

 

无处不在的双重性:读阿特伍德的《苏珊娜·莫迪日记》

傅俊, 龚礼青

文艺报(京)

1997311

试析阿特伍德小说中女性的自我回归

代冰, 杨俊峰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153-54

美国纪实文学评述

吴松江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6457-61

淡雅、深远、优美:《雪夜林边驻马》赏析

夏洪进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

1997126-30

凯瑟琳·安·波特和她精湛的小说艺术

吴冰

外国文学(京)

1996431-39

爱米莉·迪金森——现代主义的先驱

洪振国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6447-52

托尼·莫里森的《爱娃》简析

吕炳洪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7189-95

德国人,现代西西弗斯?《希特勒的自愿行刑者》一书在德国引起反响

陈良梅

文艺报(京)

1997325

凝重的人生,酸楚的爱情:《欺骗之网》艺术漫笔

崔少元

译林(南京)

19972212-213

人何其小,事何其大:读《小人物,大英雄》

姚君伟

译林(南京)

19972214-216

索尔·贝娄笔下的金钱世界:浅析《勿失良辰》

巩惠昌

蒲峪学刊(齐齐哈尔)

1997116-19

在一生中我们会遭遇什么

李蔚红

文艺报(京)

199738

寻找母亲花园的女作家:几位美国少数民族女作家与“母-女”话题

沈健青

外国文学(京)

1997178-82

曾经沧海仍为水:读《马语者》

雷雨

书与人(南京)

1997180-81

后期资本主义的美国文化批评:几个热点问题

王逢振

外国文学(京)

1996470-75

契弗短篇小说的创作魅力:从《巨型收音机》谈起

孟凡韶

许昌师专学报

1997145-47

“把铲子就叫做铲子”:我读《马语者》

盛宁

世界文学(京)

19971285-295

爱的缺失与寄托:塞林格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探析

曹顺荣

扬州师院学报

1996475-79

恐怖小说之王与“斯蒂芬·金现象”

效时

文艺报(京)

1997313

创作与爱:从《真情永存》试析安德森的创作动力

周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昆明)

1997149-53

当代美国女性文学概观

赵炎秋

湖南文学(长沙)

1997370-80

为梭罗辩护

张克峰,徐晓雯

博览群书(京)

1997338-40

飘:评波特《弃妇》中的意识流特色

何木英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南充)

1997144-47

论霍桑《教长的黑面纱》中“黑色”的象征意义

张立新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6464-65

马克吐温与“美国神话”

刘明阁

南都学坛(南阳)

1997176-77

简论《老人与海》

顾钧

扬州师院学报

1996480-83

意识流与接受美学:析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徐文培

求是学刊(哈尔滨)

1997287-89

《押沙龙,押沙龙!》的多元与小说的“写作”

肖明翰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7153-61

对美国社会的深刻揭露:谈斯哥特·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隋桂兰

松辽学刊(四平)

1997165-67

宗教的弑神者:评《爱与其他魔鬼》

余燕平

当代外国文学(南京)

19971161-164

超越局限:《觉醒》中空间意象释读

陈姝波

外国文学(京)

1997183-88

虚构与生活的统一:读巴思的《喀迈拉》

刘象愚

文艺报(京)

199756

斯诺婚姻与海伦·斯诺的文学创作

刘玮, 穆雷

海南大学学报(海口)

1997176-81

《雷诺兹夫人》:一部表现人类浩劫中一代知识分子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书

汪义群

文艺报(京)

199748

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派大师索尔·贝娄

东去

大家(昆明)

19972208

莫瑞森《秀拉》中的时间形式及其意味

周小平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198-101

《大地》中的生命意识

郝素玲,鲁新轩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193-97

迪金森抒情诗如是观

李辉

铁道师院学报(苏州)

1996569-71

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笔下的异化内涵

张武德

西北师大学报(兰州)

1997230-33

在心灵中建立更庄严的大厦:为第七届全国尤金·奥尼尔研讨会而作

梅绍武

羊城晚报(广州)

1997424

寻找母亲花园的女作家:几位美国少数民族女作家与“母-女”话题

沈健青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

1997187-90

斯诺“中国情结”系统观

龚举善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161-65

杰姆逊:杰出的后现代文化批评家

蒋洪新

湖南文学(长沙)

1997471-80

美国“自白派”诗歌中的爱俪尔——西尔维娅·普拉斯

孙靖,刘锴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7249-51

挖掘评论家:肯尼迪论小说家

李公昭

外国文学(京)

1997291-94

神话世界的“离经叛道”者:解读金斯顿作品中的传统文化

沈莆根

外国文学(京)

1997251-5662

评《吃碗茶》中的纽约华人社会及年轻男女主人公形象

吴冰

外国文学(京)

1997245-50

约翰·厄普代克访谈录

(美)查尔斯·托马斯·塞缪尔;董文胜译

当代外国文学(南京)

19972130-136

世界经济疲惫的火车头:阿瑟·黑利创作的一种经济学释读

吴波

蒲峪学刊(克山)

1997218-22

为“文化定型”再定型:美国黑人作家埃利森小说的文化意义

王绍平

蒲峪学刊(克山)

1997223-25

安·贝蒂访谈录

潘小松

外国文艺(沪)

19972193-213

欧·亨利性格论:作家的前30

阮温陵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1106-110

从迷惘的一代到“硬汉子”:从海明威的人生经历看其主要作品的创作特色

鲍秀文

浙江师大学报(金华)

1997145-48

浅谈海明威《在另一个国度》的文体特征

曹萍

淮北煤师院学报

19971160-162

海明威:死亡意识与个人仪式

易乐湘

淮北煤师院学报

19971156-159

南方的失落: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薛瑞东

名作欣赏(太原)

1997249-54

评福克纳"Arose for Emily"的叙事艺术

黄雪娥

惠州大学学报

1997197-100106

身势语:福克纳《烧马棚》中主人公的动作

(美)琳达·T·普赖尔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洛阳)

1997235-37

论玛格丽特劳伦斯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潘绍玺

求是学刊(哈尔滨)

1997375-77

一部“博大宽广、包罗万象“的现代个人宇宙史诗:《草叶集》思想与艺术解析

张冰月

语文学刊(呼和浩特)

1997224-27

再论“美国梦”

邓年刚,谭素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恩施)

1997126-28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语言艺术剖析

刘霞敏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19971104-108

“失败的嚎叫”爱伦·金斯伯格诗歌创作风格评述

胡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

1997220-27

“兔子”的生活和寓意探幽:论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

罗长斌,钱满素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

1997234-38

论奇弗笔下的女性人物及其女权主义思想

康键秀

松辽学刊(四平)

1997225-27

美国“简约派”小说述评

蒋洪新

湖南文学(长沙)

1997569-72

正义何以伸张:评约翰·格里森姆的《超级说客》

蒋道超

译林(南京)

19973212-215

1996年美国出版的最佳文学类图书概览

勿罔

译林(南京)

19973208-211

美国少年小说的多元现象

杨贵生

东北师大学报(长春)

1997377-80

欧文·威斯特和西部小说经典《弗吉尼亚人》

唐根金

通俗文学评论(武汉)

1997216-19

谈《爱情故事》的矛盾修辞法

陈胜利

盐城教育学院学报

1997115-17

现代西方人的一片精神家园:读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桥遗梦》

刘淑欣

名作欣赏(太原)

1997334-36

美丽浪漫的梦中情:读《廊桥遗梦》

仝祥民

名作欣赏(太原)

1997331-33

又岂在朝朝暮暮:试论《廊桥遗梦》在爱情描写上给我们的审美满足

冶芳

安徽大学学报(合肥)

1997273-77

《黄色墙纸》:反抗男性统治中心的短篇杰作

吴其尧

名作欣赏(太原)

19973106-107

红字下焚毁的灵魂:析亚瑟·狄姆斯戴尔的爱情悲剧

曲艳娜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沈阳)

1997196-98

《红字》女性意识的新认识

程树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乌鲁木齐)

1997251-57

杰克·伦敦和他的《马丁·伊登》

魏青, 刘咏梅

临沂师专学报

1997168-69

海明威“冰山原理”的空白艺术

张洪德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沈阳)

1997192-9540

从迷惘到清醒:浅析海明威的创作思想

孙晓青

河南大学学报(开封)

19971100-104

略论海明威的“文学革命”

袁颖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沈阳)

1997275-77

远离尘嚣:美国文学传统主题探索

陈才忆

宜宾师专学报

1996442-46

杰克·伦敦在中国:世纪末的回声:《杰克·伦敦文集》绍介

刘树森

国外文学(京)

1997243-46

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

(美)厄尔拉博尔;阮江平译

国外文学(京)

1997239-42

杰克·伦敦与《阿蒙蒂拉多酒桶》中的黑色幽默

(美)本耐特格拉夫;李玮译

外国文学(京)

1997228-30

马尔克斯孤独者群像透视

李慧

韶关大学学报

199711`24-130

生存回归真我:论《浮现》的多元化主题

王晓英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28-11

美国亚裔文学论述

王仁才

武陵学刊(常德)

1997280-82

历史走进了美国儿童文学

金燕玉

文艺报(京)

199765

《白鲸》象征意义的文化阐释

陈秋红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296-99

交换的经济:评亨利·詹姆斯的《美国人》

郑达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72100-108

伊迪丝·华顿面面观

蒲隆

社科纵横(兰州)

1997267-68

论《我的安东尼亚》的文体审美特征

李新

武陵学刊(常德)

1997276-79

简论罗伯特·弗洛斯特及其诗作

卞峰

盐城师专学报

1997228-31

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

乔国强

东方论坛(青岛)

1997188-92

论索尔·贝娄小说的流浪汉形象

傅少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72149-151

当今社会中理智与情感的测试:索尔·贝娄和他的《抓住时机》

黄铁池

东方论坛(青岛)

1997182-87

人性的错位:论《推销员之死》中的异化主题

蒋道超,史澎海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洛阳)

1997370-73

埃斯特的女性反抗:评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钟形瓶》

王黎云

外国文学(京)

1997369-73

樊笼里的挣扎:埃伦·吉尔克里斯特与《打败日本》

金莉,秦亚青

外国文学(京)

1997381-86

《拍卖第49批》:奇异绝妙的艺术体验

刘雪岚

文艺报(京)

1997.71

结构、象征与语言功能:托马·斯品钦《拍卖第49批》风格初探

刘雪岚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291-95

科技的发展与家庭的危机:评美国女作家安·贝蒂短篇小说集《燃烧的房子》

李秀凤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2108-109

《廊桥遗梦》析评

钟正平

固元师专学报

199742530

幻梦里的真实:读《最蓝的眼睛》

栾奇,张颖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京)

1997223-25

无法弥合的裂痕,难以医治的创伤:读丹尼尔·斯蒂文的《最后的补偿》

严忠志

译林(南京)

19974206-208

感悟生命,重塑自我:评《较量》

郭英剑

译林(南京)

19974209-210213

接受美学与霍桑小说中的歧异

田祥斌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2100-102

霍桑《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的象征手法

董兰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京)

1997226-29

反法西斯英雄海明威

张龙海

外国文学(京)

1997352-55

海明威·斯泰因·塞尚:海明威语言艺术的形成

范革新

外国文学(京)

1997348-51

海明威主人公的天路历程

周保国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2110-112

透过“冰山”分析海明威的创作特色

王艳宇

外国文学(京)

1997356-58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之死

徐劲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2113-115

《飘》的轰动效应探源

丁芸

台州师专学报“(临海)

1997125-28

关于《宁静破坏甚多》的巴赫金对话式解读

王秀梅

湘潭大学学报

1997313-15

“天使”·“地狱”·“陷阱”:评析《石头天使》中的死亡象征

李渝凤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

1997324-2856

从奴隶故事到黑人文学

肖明翰

湖南大学(长沙)

1997769-74

温馨的圣诞烛光:浅议《小妇人》

何颖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7263-64

弗罗斯特的选择与事业:从《未选之路》说起

刁克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

19927481-85

还是鲁迅对赛珍珠《大地》的评价正确

陈辽

鲁迅研究月刊(京)

1997637-39

农民土地社会:《大地》的层次结构

郭弈勤

宁波师院学报

1997247-52

赛珍珠《我的几个世界》的多重价值

姚君伟

国外文学(京)

1997268-72

e.e.Cummings诗歌一瞥

王天明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辑)(广州)

1997.增刊。84-87

美国成熟的真实象征:论沃尔夫的“迷惘”四部曲

傅景川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

19974143-148

《奥吉·玛琪历险记》与当代文学中的反英雄形象:试论玛琪形象的典型意义

贾中华

甘肃社会科学(兰州)

1997467-69

《雨王汉德森》和《黑暗的心》

郁青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7390-95

雷蒙·卡弗访谈录

潘小松

外国文艺(沪)

19973177-194

联结生死的纽带:玛丽·李塞特尔与《血结》

金莉,秦亚青

文艺报(京)

1997812

近半个世纪的回声:“垮掉的一代”和金斯伯格

文楚安

当代文学(成都)

1997447-49

《铁蹄》中的二元视角

(美)约翰·沃伦-布里奇;高学栋译

国外文学(京)

1997212-18

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于冬云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7274-80

略谈埃切尼克的小说创作

朱景冬

外国文学(京)

1997346-47

新闻现实主义的崛起:阿瑟·黑利文学创作述评

吴波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7354-57

美国“犹太文学”点滴

李广熙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971118-123

反叛与皈依:从《第二十二条军规》谈“黑色幽默”

潘源

上海大学学报

1997480-82

悖论与黑色幽默文学:读《第二十二条军规》

黄俊祥

贵阳师专学报

1997243-48

艾莉森·卢里及其代表作品浅评

赵德梅

齐鲁学刊(曲阜)

1997441-44

思想模式与创造力:论拉尔夫·埃利森为何未完成他的第二部小说

(美)埃里克·纽霍尔;甘文平,孟庆凯译;张锡麟校

当代外国文学(南京)

19973153-161

朴实无华中见真功:论波特的叙述艺术

李万遂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

1997313-19

另一个托尼·莫里森?

胡文征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7366-69

颠倒的时间与荒谬的社会:简评莫瑞森小说《最蓝的眼睛》结构特色

王绍平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7364-66

走出阴影,步入未来:托尼·莫利森小说《娇女》主题再探

董俊峰

贵州大学学报(贵阳)

1997363-6676

赛义德笔下的知识分子

张隆溪

读书(京)

1997767-71

《东方主义》的误读

唐建清

文艺报(京)

1997812

威廉·肯尼迪访谈录

潘小松

外国文艺(沪)

19974202-229

美国侦探小说家玛西亚·谬勒

黄禄善

译林(南京)

19975209-210

《白雪公主》古典童话的现代解构

黎超然

文艺报(京)

199799

涉过爱的河流:从两部小说的轰动看全球道德意识的回归

冷满冰

当代文坛(成都)

1997444-46

政治躯体上的毒瘤:评《官方特权》

颜纯钧

译林(南京)

19975211-214

三部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冯亦代

读书(京)

19978149-152

海斯特·白兰的出场及其他

李江山

宁夏教育学院银川师专学报

1997433-35

“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访马克·吐温故居

尚永善

枣庄师专学报

1996233-36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周杰

辽宁大学学报(沈阳)

1997425-28

德莱塞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细节描写

张合珍

国外文学(京)

1997368-70105

德莱塞短篇小说中创作艺术浅论

孟凡韶,张敏

许昌师专学报

1997354-56

《美国的悲剧》的一种解读:作者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运用

吴相如,何昌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昆明)

1997428-31

浅论海明威小说的艺术风格

沈美娟

电大教学(杭州)

1997217-19

重新认识《老人与海》所蕴藏的现实意义

韩笑

天府新论(成都)

1997468-70

《老人与海》与“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

匡勇(少了三点水)

农垦师专学报(阿城)

1997240-41

从布莱特·阿什利看一战后欧美女性角色的转变

赵小江,朱荣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洛阳)

1997484-89

谁杀死了弗朗西斯·麦康伯:从男人、女人与菲勒斯文明转向说起

于冬云

山东师大学报(济南)

1997497-100

论斯佳丽形象的美学价值

蔡桂潮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7259-62

从三个女性形象反观瑞德的性格特征

黄毓英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南昌)

1997267-71

论福克纳小说的叙事形式

李庆华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昆明)

1997479-82

浅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结构特点

王振昌,陈静梅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洛阳)

1997490-92

海因斯和乔安娜:种族主义的两种形式

魏玉杰

外国文学评论(京)

1997355-60

尘封的故事:读《莱巴嫩的玫瑰花》

王守仁

译林(南京)

19975215-217

略论美国犹太文学

赵炎秋

湖南文学(长沙)

19971071-74

《瑞普·凡·温克尔》与美国梦

伍艳萍

天中学刊(驻马店)

1997440-42

失去了平衡——詹姆斯与《黛西米勒》

季忠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499-101

伊希梅尔肯定了什么?:《白鲸》中的辩证法

张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

1997381-86

坚定的道德家:法兰克·诺里斯的追求

朱先明

淮北煤师院学报

19973130-131

试论《悲悼》中的女主人公莱维妮亚

姜岚

枣庄师专学报

1996230-32

欧美现代寓言的典范:瑟伯寓言简介

陈蒲清

衡阳师专学报

1997476-78

艾里森生前作品的出版

冯亦代

读书(京)

19971088-91

政坛杰作,文坛稀珍:剖析《我有一个梦》的文学修辞

姚伟红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3118-119

逃逸与反叛:评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李征戎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3120-121

《赫索格》与索尔贝娄其他小说比较

刘文松

当代外国文学(南京)

19974167-170

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遗产

黄贝岭

读书(京)

19977106-111

残酷的爱:谈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主题

刘在良

山东师大学报(济南)

1997.增刊。351-353

魔幻现实主义与《宠儿》

习传进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19973106-108

静谧:宋凯西诗歌的特色

高晓匀

名作欣赏(太原)

1997558-63

论海丝特的反抗精神和与她联系在一起的红色“A”字

张军

学术交流(哈尔滨)

1997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