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通讯

CASAL Newsletter

No. 18 (2000)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交流论文摘要选登

 

III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斯坦贝克蒙特雷小说中的人生哲学

 

南京大学    

 

本文考察了斯坦被克以描写沉迷于个人主义的遁世英雄形象而著称的蒙特雷小说。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煎饼坪》借助亚瑟王传奇所虚构的由派沙诺人组成的异文化的世界;第二部分论证了《罐头厂街》如何用道家学说作为统领自己世界的逻各斯;第三部分指出了《甜蜜的星期四》中非目的哲学观的告退。以上分析论证表明,这三部分用滑稽、幽默的笔调谕示了作者对人与社会的哲学思考,其中既有对人的真正价值的认同,又有对现代美国社会价值观的批判。

 

赛珍珠及其作品在当前语境下的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 姚君伟

 

欧洲中心主义已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其他中心主义论调时有发表。世纪之交,文化冲突文化相处问题的讨论变得更为迫切。赛珍珠由于其特殊的跨国经历和所接受的双重乃至多重文化教育,成功地在其创作与社会活动中超越文化优劣之争,而追求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互补及最后的融合,这样,她完全是一个可资挖掘和参考的文化资源。

 

自然与文化的交融

 

——美国自然文学简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程虹

 

本文介绍的是美国的一个新兴的文学流派——美国自然文学(American Nature Writing)。它不是西方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它的内容和文体也不同于19世纪英国湖畔诗人的作品。美国的自然文学是源于17世纪,奠基于19世纪,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

 

自然主义文学就其字面理解是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协作。它是在美国特殊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从形式上来看,它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文学的确是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目前,在美国以自然文学为题而出版的书已有几千种。其中既有自然文学作品和文选,也有专家学者对该文学流派的评论专著。自然文学还被搬上美国高校的讲坛,多所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而且多为研究生课程。许多英文系的学生以此题目来做硕士、博士论文。美国文学教授、美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创办人斯洛维克(ScottSlovic)博士称自然文学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新文艺复兴

 

目前,自然文学仍处于一种发展状况,各种新的term也不断出现,除了American Nature Writing, the Literature of Nature之外,又出现了Environmental LiteratureEcocriticism, 但它们的宗旨和主题是一样的,同属一个领域。当然,对自然文学是否已居为文学主流的问题仍有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文学已经有了辉煌的历史,富有活力的现在和充满希望未来。

 

突破语言之栅

 

——评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陈榕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小镇畸人》描写了一群出现语言障碍的畸人

 

语言的一大功能是人和人可以借它为媒介,进行沟通。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一个完全的程序:信息的发送者将头脑里的思想编码,转化成清晰的语言符号,以其为中介,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将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以充分把握其内涵。但在《小镇畸人》中,人与人在借助语言进行交流时出现了障碍:不是发送者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编码转化成恰当的语言符号,就是发送出的语言符号根本没有接受者;要么就是发送者编码是加入了太多噪音,无法令接受者还原出本意。

 

畸人们遇到语言障碍突出了小说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同时也触及了现代主义文学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语言的危机。舍伍德安德森在小说中为畸人们指点的出路是抛弃这一中介,让心与心直接沟通,真情流露的行为:拥抱、爱抚、乃至触摸,比语言更有直指人心的份量。

 

生存的困境及超越

 

——贝娄的不懈探索

 

周南翼

 

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通过分析索贝娄的瞎说,阐述他如何探索人的生存困境:小说人物总是追寻真实的存在和自由选择,但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都是人们处于困境,到处弥漫着强烈的受害感、受挫感、孤独感、存在的焦虑及自由选择的无望。索贝娄试图通过犹太教为困惑的人们指出一条可行的出路,即博爱,以实现一种充满兄弟情谊的社会。

 

海明威的亦真亦幻的代言人

 

——论《永别了,武器》的叙述手法

 

中国地质大学外语系(北京) 吴学玲

 

《永别了,武器》虽然不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他在海明威写作生涯中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小说体现了海明威在小说创作手法上已变得非常成熟。该小说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海明威的收放自如的叙述方式。

 

众所周知,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亨利的遭遇与海明威本人经历非常相似,而小说又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成,这就为叙述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难度,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它要反映的不仅是个人问题,更重要的是置身于社会中的人及社会的问题。所以怎么样处理海明威本人,主人公亨利,以及叙事载体亨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亨利要展现其作为主人公的特点,还要作海明威的代言人,叙述载体亨利还要体现主人公亨利的思想历程。海明威以其打动人心的叙述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首先,他通过特殊词语及过去时态的运用把叙述载体亨利放到了一个离主人公亨利和作者适当远的地方。这个距离是他刚好能统观小说全局又能看清自己的叙述内容。这样,叙述载体亨利的叙述就有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了他与主人公亨利在不同时间段上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二是他与作者认识上的不同。第二,海明威通过把亨利的独白和他在叙述中与他人的谈话对比来拉开了三者之间的距离。独白体现了亨利本人的内心世界,而与别人的交谈则体现了他与作者及叙述载体的差异。第三,海明威的最绝妙之处在于他能适时地在拉近三者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引导读者去评价亨利无意中暴露的观点,通过变化叙述载体亨利的口吻来拉近他们三人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候,让亨利作自己的代言人,在他身上浓缩了自己思想的精髓。

 

海明威的叙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得最为成功,这仍是值得海明威研究者再继续探索的一页。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现代精神

 

四川外语学院  刘爱英

 

弗罗斯特对于客观现实中矛盾本质的认识影响了他整个的诗歌世界。他不仅以自己的诗作和自身的存在方式对这种客观现实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模仿,而且对现代人的处境表现出真挚的关注。他从不同的角度述说现代人心中的疑虑,并以自己的诗歌艺术说明,人们必须客观地看待各种矛盾,从容地面对一个远非完美的现实世界,走出自己的精神困境。弗氏的不凡之处在于,他能透过现代题材的现代化表征,看到现代社会的悖论本质。如果说风格通常体现的是一种基本的语言结构,那么,对弗氏而言,风格则是把这种基本结构彻底地与用在诗歌和诗性的生活模式中。弗氏的诗性世界所表现出的类比思维模式和含蓄美的效果,正是现代诗歌的一个根本特征。

 

惠特曼研究断想

 

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  鲁跃辉

 

本文以点评式的方式提出惠特曼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指出惠特曼将自己比作上帝,将《草叶集》比作《新圣经》,用原始的活力扫荡了原罪思想,给了政治上已解放的美国人一种新的美国民族精神,一个新的灵魂,从而从思想上真正解放了人,并从此点出发,对同性恋爱与诗的形式问题作大胆处理。

 

论海明威作品中斯多葛哲学思想

 

哈尔滨师范大学  姜涛

 

斯多葛哲学在海明威作品中屡屡在先,成为他作品创作中始终如一的主题。传统的斯多葛哲学强调人需要超脱于自己的情感之外,从容地接受世间所发生的一切,因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是神的意志体现,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劝说人们学会容忍艰辛,以坚强的意志直面逆境和不行。

 

古老的斯多葛哲学,都似乎以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为其宗旨,其消极的成份占相当大的比重。海明威式的斯多葛哲学则大不一样。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不回避现实,但不容忍逆境和失败,在逆境和失败面前他们仍然保持尊严,不失风度。更可贵的是他们不放弃一线希望,不遗余力地同强大的命运斗争,即使失败,牺牲也在所不辞。

 

随着海明威的创作不断深入,他对人生的认识也不断的加深,传统的斯多葛哲学思想在其作品中发展和升华,最终实现了具有特色的海明威式的斯多葛哲学。

 

女性的自我确定

 

——评当代美国妇女文学

 

山东大学  孙筱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美国的妇女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美国的妇女作家一方面强烈地意识到继承了伟大传统的女作家所应负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也意识到所处的文化氛围对女性抱负持敌视态度,即女性色情化的形象在困扰着她们,并由此产生了对女性脆弱自我的保护意识。

 

本文评述当代美国妇女作家的作品是如何重新审视男性创作的规则和先辈女作家的成就。如何用最新的眼光向后看,从新的评论角度切入作品,如何重新探索确定自我的身份,揭示了当代美国女作家在作品中所表露的生动有力的见解和多样性以及她们所具有的新权威。

 

论《去吧,摩西》

 

杨文勤

 

本文试图通过对《去吧,摩西》中人物的分析,以探寻威廉福克纳人文主义思想在书中人物身上的具体表现——忍耐心,同情心,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并通过对美国南方历史地回顾,和书中麦卡斯林家庭罪恶历史的剖析,以此说明威廉福克纳正是通过对历史的描述和思索,表达他对衰败的美国南方社会和当代西方文明深切的忧虑和关注,并希翼以此寻求一条拯救南方人以及当代人的方法,使他们摆脱彷徨迷惘的境地。

 

试析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倾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许德金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分析了当前有关现代主义讨论中的焦点问题,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究其实质,现代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历史的态度,一种与过去和传统决裂,着眼于现在,塑造自我的人生态度。它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表现于艺术的各个领域。现代主义的起止时间大概界于1890-1940年之间。第二部分则侧重介绍了菲茨杰拉德德短篇小说创作,指出它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1)题材广泛、内容深刻;(2)善于描梦画梦,幻灭的主题突出;(3)文笔洗炼、寄寓深刻,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第三部分则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手法的运用;(2)幻灭的主题鲜明;(3)回忆往昔,重塑自我;(4)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现代主义白描的绘画风格。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语,认为菲茨杰拉德尽管不如其同时代的庞德、艾略特等现代主义大家出名,但这并不代表他的作品中没有现代主义的创作倾向,本文的第三部分即可看作是对此观点所作的简要注释。

 

试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观

 

王金娥

 

死亡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典文学中的死亡只是因不幸、灾难和阴谋等造成的生命的终结。

 

在西方现代作家中,世界上最伟大的抒情短诗大师之一艾米莉狄金森,是探讨生命终极意义及灵魂永生问题的杰出代表。

 

狄金森的诗歌主要由三个重要的主题:自然、爱情、死亡。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诗歌是关于死亡这个主题的。在她的死亡诗中,狄金森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想对死亡这一主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刻画出了不同的死亡意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神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对于死亡,狄金森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思考。

 

本文论述了狄金森独特的死亡观及其死亡观的两重性,进而揭示出其死亡观的积极意义,即,人们应客观地看待这一客观事实,对生命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积极而又勇敢地面对人生,豁达而又健康地创造生活。

 

狄金森没有将任何抽象的哲学生硬地强加于我们,也没有具体地定义某一种死亡哲学,而是尽情地对死亡这一神秘的世界进行深入的感性探索抑或审美观照,然后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她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人们面前。在她丰富的想象里,死亡不再只是一个可怕的恶魔,而是有了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她眼中,死亡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事实,它要求每一个人无畏地直面人生;死亡不再是被人们一味否定、逃避的人生的最终结局,而是一个人们应该勇于思考、质疑和面对的现实。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狄金森死亡意识的积极意义在于:诗人对死亡的思考及描写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然而,她并没有停留在仅仅描写体现死亡的瞬间,仅仅表现人在死亡面前的无助及悲哀,而是超越了死亡本身,进而对生命进行了深刻和积极的思考。

 

 

• 新书介绍 •

 

*《性别• 种族• 文化:托妮• 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王守仁、吴新云著。212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月出版。

 

王守仁、吴新云合著的《性别• 种族• 文化:托妮• 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莫里森及其创作的专著。全书通过解读莫里森的起步长篇小说对她的文学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作了全方位的探讨和中肯透彻的阐释。该书摒弃了传统的批评模式,不仅仅着眼于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技巧手法,而是将莫里森和她的作品置于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以对美国黑人社会和非裔文化文学传统以及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深入了解为基础,对莫里森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论著的作者把莫里森研究同整个20世纪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文化、文学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为深入研究莫里森提供了一个切实可靠的思想文化和历史的框架。这部专著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思路开阔,立论扎实,有不少独到见解。书后附有较完备的莫里森研究书目。对于从事美国黑人文学和莫里森研究、教学的学者和教师,《性别• 种族• 文化》不啻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书。

 

*《赛珍珠评论集》,郭英剑编。726千字。漓江出版社,19994月出版。

 

漓江出版社刚推出的《赛珍珠评论集》,披露了我国大量有关译介和评价赛珍珠的第一手资料。编者力求做到公正、客观。他不偏不倚,既收录了对赛珍珠其人其作进行充分肯定的文章,又收录了对之彻底否定的言论。这里不但有名家名言,也同样有初涉学坛的牛犊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编者能将叶公超、陈衡哲等大学者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英文评论文章译成中文,编入此书。《赛珍珠评论集》所收论文年度跨度大,收集详尽,为全面深入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提供了一份有资可鉴的参考资料。

 

 

年会通知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定于200010月中旬在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举行,年会议题:“20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与影响。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同志正积极筹备年会,欢迎同志们携带论文赴洛阳开会。

 

有关年会的正式通知将在20003月发出。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

 

20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