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利策图书奖:新人上位,经济受捧

 

编译|王  


2010年普利策奖412在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揭晓。有着“美国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美誉的普利策奖除颁发的14项新闻奖之外,7项文艺奖项中的5项图书奖也享有盛名。普利策奖中最受关注的小说奖颁给名不见经传的保罗·哈丁和他的处女作《修理匠(Tinkers)》。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奖和传记奖都颁给了商业写作。历史奖获奖作品《金融之王:破坏世界的银行家(Lords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批判贪婪的资本家,而传记奖《第一大亨: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的史诗生活(The First Tycoon: The Epic Life of Cornelius Vanderbilt)》则书写了大资本家范德比尔特传奇的一生。此外,非虚构类图书奖项由历史研究著作《不散的阴魂:冷战军备竞赛秘史及流毒(The Dead Han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Cold War Arms Race and Its Dangerous Legacy)》收入囊中,诗歌奖则由雷·阿曼特鲁特(Rae Armantrout)的诗歌集《精韵(Versed)》攀蟾折桂。

 

“小书”出头


“这是一本来自小出版社的‘小书’。”在接受《今日美国》专访时,作者保罗·哈丁对获得普利策小说奖表示“震惊”。《修理匠》是哈丁的处女作,得益于公共基金会的资助才得以付梓,而出版该作品的Bellevue文学出版社只有5年历史,是隶属于纽约大学医学院的非盈利出版机构。在获奖之前,《修理匠》的精装和平装版本印刷了1.5万册,尚有库存。


《修理匠》讲述了一个名叫乔治·华盛顿·考斯比的钟表修理匠人在弥留之际回忆被患癫痫症的父亲抛弃的经历。考斯比罹患癌症和肾衰竭,病入膏肓,在生命的最终几日,他在病榻之上产生幻觉,看到四周的墙壁崩塌,天上的云落到身边,而他也“从时间与记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见到了离散多年的父亲——一个生活在缅因州乡下的穷困潦倒的小贩。


哈丁承认小说的灵感来自父亲对祖父的记忆碎片。“我从他那里得不到更多的信息。”他说,“这反而吸引了我。”《修理匠》曾入选美国《出版商周刊》2009年最佳图书。普利策奖评委会称该书是“一场生命的庆典,来自新英格兰的一对父子通过苦难与欢愉,超越了生活的藩篱,以新的方式感知生命与死亡”。


哈丁现年42岁,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讲授写作课程。获奖的消息让他有“一种自由感,有能力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事”。目前,Bellevue出版社尚没有加印《修理匠》的计划,但该书已有电子书版本。据悉,兰登书屋已经签下哈丁的两部新作,其中第一部名为《Enon》,背景设定在《修理匠》故事发生的同一个新英格兰小镇。

普利策小说奖旨在奖励“美国作家讲述美国生活的出色虚构类作品”,奖金1万美元,海明威、威廉·福克纳、哈波·李等都曾获该奖。


 

关注商业


历史图书和传记类图书奖单元的获奖作品均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经济学家利卡阿特·艾哈迈德(Liaquat Ahamed)的金融史著作《金融之王:破坏世界的银行家》摘取了最佳历史图书奖。该书由企鹅公司出版,考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大萧条爆发的原因——这不是一场由经济活动引发的完美风暴,而是一小股掌握了决策权的银行家一系列错误行动的结果。在摘取此桂冠之前,该书还获得2009年英国《金融时报》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


现年57岁的艾哈迈德出生于肯尼亚,曾是世界银行投资部主管,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艾哈迈德就已经开始研究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希望能从中吸取历史教训。《金融之王》是他的处女作,从2004年开始着手创作。普利策奖评委会评价这本书 “对当年4位显赫的银行家如何因为错误决策而在大萧条爆发中扮演至关重要的决策做出令人信服的反思”。


同样讲述金融业传奇的《第一大亨: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的史诗生活》获得了最佳传记奖。该书曾于去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作品奖,是作家T.J.斯蒂尔思(T.J.Stiles)为美国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所写的传记。范德比尔特外号“舰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镀金年代”中亿万富翁的代表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三大富豪。这本传记第一次详细追溯了范德比尔特推动美国交通革命和“淘金热”、创办现代企业模式,以及缔造纽约曼哈顿商业中心雏形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他困扰于儿子嗜赌和对死亡恐惧的人性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