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通讯

CASAL Newsletter

No. 16 (1998)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纪要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19981010 — 11日在西安外国语学会举行,会议的主题是“Modernism and Its Reaction”。来自全国14个省市51个高等院校、研究所、新闻出版单位一百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1010日上午开幕式,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钱青教授主持,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杜瑞清教授、副院长余宝珠教授到场表示欢迎。

 

开幕式后进入大会发言。西安外国语学院李晓宝通过对《荒原》的意象分析揭示了艾略特诗歌中多重含义的主题。中国社科院外文所陆建德对会议主题现代主义反动的内涵作了较为全面深刻的阐释。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盛宁对现代主义、意识流、实用主义的来龙去脉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从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的视角探讨30年代激进主义,揭示其对峙及姻联的关系。南京大学王守仁讨论现代主义文学的空间观,认为现代主义文学基本观念都与空间观有关。北京外国语大学吴冰通过对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的分析,指出他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贡献。他们的发言紧紧围绕年会主题,既有理论思考,有又文本分析,信息量大,给人很大的启发。从10日下午起,会议按小说诗歌诗歌与戏剧文论分组讨论。小说组人数最多,分AB两个组,在杨仁敬、郭栖庆、王家湘、虞建华、姚乃强、缪七一、申慧辉、石坚的主持下,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进行学术交流,共有42位代表发言。他们的论文选题广泛,既有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流派进行的综述、评价,也有对不同作家之间的比较研究;既有对某一作家文学创作的考察,也有对单部作品的解读。其中讨论比较集中的作家有舍伍德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索尔贝娄等,黑人文学也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与会代表的发言都有相当深度,讨论十分热烈。

 

诗歌戏剧组在10日下午、11日上午两次讨论中,共有16位同志在张子清、郭继德的召集下,围绕美国现当 代诗歌、戏剧积极发言。诗歌方面,刘象愚分析了科学对文学的影响几相互关系,张子清提出研究美国文学也要关心中国文学,并对中国现代诗受美国诗歌的影响作了剖析。何宁阐释了艾略特的美国性,单雪梅讨论了斯蒂文斯的最高虚构理论、。在戏剧方面,张耘和石坚分别探讨了美国当代剧作家威尔逊和玛莎诺曼的重要作品和意义,并对每货当代的戏剧作中的荒诞性进行了分析。

 

文论组讨论的焦点是现代注意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童燕萍以《再谈元小说》为题从三个层面分析了现代派小说与元小说形式上的区别。胡全生认为后现代主义只追求语言的真实。其特质是断裂性、游戏性、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本不同的质决定了读者的作用。王逢振论述了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五个阶段,认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文化商业化、商业文化化,只有在充分认识现代主义的前提下才能清楚地认识到现代主义。朱刚的论文《关于编写美国文学史的几点理论思考》在会上引起热烈讨论。他的论文中提出要把美国文学史的撰写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进行思考,探索新的文学史理论,以指导美国文学史的研究和编写。

 

与会代表大部分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美国文学教学是大家关心的议题。11日上午,会议专门安排了美国文学教学讨论,由吴冰主持。杨仁敬、韩敏中、金莉分别就影视录相在美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海明威短篇故事教学美国妇女文学及教学进行发言,引起大家很大的兴趣。

 

11日下午进行大会交流,发言的代表有詹树魁(《评霍克斯〈第二层皮〉中的创作技巧》)、孙建(《琼迪安小说特点评析》),张龙海(《属性的变化,认同的执着——〈梦娜在向往之乡〉中的出走原型》)、程虹(《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论美国自然文学》)、文楚安(《垮掉运动仍在继续》)、孙宏(《庞德的史诗与儒家经典》)、张在新(《羽毛皇冠的象征游戏——评辛格的小说〈羽毛皇冠〉》)、申慧辉(《90年代后期的美国文学》)、王逢振(《詹姥逊的后现代主义》)。

 

美国文学研究会定期举行年会,使全国专治美国文学研究和埋头文学和语言教学的老中青学者有机会欢聚一堂,相互切磋。本次年会递交的论文题目 是历年年会最多的一次。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此次会议紧张热烈,大家发言踊跃。值得高兴的是有一大批青年同志在发言中显示出较深的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这表明我国美国文学研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1010日、11日,全国美国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分别举行第二、第三次理事会,讨论研究了下届年会主办单位、年会议题、增补理事等事项。

 

本届年会由西安外国语学院承办,,并得到译林出版社的资助单位、尤其是具体组织安排的杜瑞清教授、余宝珠教授、西安外国语科研处、美国文学研究会秘书处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1998.10.12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纪要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于1998102日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举行。经反复酝酿、研究讨论、投票决定,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由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四川联大为候补单位。

 

年会时间:2000

 

    点:河南省洛阳市

 

年会议题:美国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有关年会的具体事宜,由秘书处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商定,另行通知。

 

2000年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其他申办单位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理事会对所有申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对美国文学研究会工作的支持。

 

为适应美国文学研究发展需要,理事会决定增补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四川联合大学石坚教授、清华大学曹莉教授为理事。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1998.10.12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交流论文摘要选登

 

(I)

 

编者按:此次年会交流论文七十余篇,从本期起,CASAL  Newsletter 将陆续刊登这些论文的摘要。请尚未提交论文摘要的同志,及时将论文摘要寄往秘书处,以便发表。

 

从反讽到荒诞:喧闹的军中寺院

 

———《毕利·伯德》和《第二十条军规》的比较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姚乃强

 

赫尔曼谷·梅尔维尔的<<毕利·伯德>>和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战争文学史上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品。两位作家把军队生活作为整个社会,乃至世界的缩影来描述,分别采用了反讽黑色幽默等写作手法,对腐败的军事官僚机构和军事极权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但是,在文学评论界对这两部作品的阐解存在过严惩的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评价,如对《毕利·伯德》的反讽语气,《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幽默和结构等都展开过激烈的争辩。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亨廷顿是新权主义文明冲突论的倡导者,也是军事极权主义的鼓吹者。他早在1957年出版的《军人和国家》一书中就竭力称颂扼杀个性和自我表现的军事生活,说在那里他找到了有序的宁静,现代人可以在军中找到他们的寺院。他认为[军队和教会有许多共同之处,是理想社会的模型。

 

《毕利·伯德》中的维尔舰长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飞行大队长卡思卡特上校,他们在各自营造的世界里用不同的军法军规实行着军事极权主义,制造了人间的一幕幕悲剧和闹剧。两位作家在揭露和抨击他们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反讽,有把讽刺发挥到极致的荒诞,创造了黑色幽默。文章选取了小说中有关宗教和军事审讯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比较。读者可以从中更清楚地看到作家锋芒所指,体会美国战争小说的传统与特点。小说呈现给读者的不是有序和宁静的寺院,而是喧哗和骚动。

 

现代主义和激进主义——对峙与姻联

 

上海外国语大学   虞建华

 

美国文学中,二十年代以现代主义为主流,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激发了激进主义文学运动。一般的理解是,后一次运动是对前一次的反拨。两次文学运动形成的对峙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常常是表面的。本文从一些文学代表人物和有代表性的文学杂志所反映的典型现象入手,讲论潜伏于这两场对立的文学运动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姻联。

 

20世纪上半叶中美诗人的对话

 

南京大学  张子清

 

20世纪20年代前后和3040年代,中国文坛在引进外国文学的历史进程中,中美诗人展开了直接或间接的对话,进而对中国诗坛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20年代前后,胡适、闻一多和叶公超留学美国,直接受到美国诗歌的影响。形成了中美诗歌交流的第一次高潮。胡适和叶公者提倡白话新诗,他们两人诗美学的分歧正好反映了意象派诗美学和T·S·艾略特美学的差异,而闻一多则既重视意象的营造,又不放弃探索新格律。在三、四十年代,惠特曼、T·S·艾略特的接触,对当时的中国诗坛影响较大。惠特曼强硬的主张自我的精神吸引了很多中国诗人,而T·S·艾略特和奥登的诗作则对穆旦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回顾中美诗人这段直接的过程,不仅可以让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诗美学演变的历程,更可以对中美诗坛的交流以至中西文化的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国家习俗》中的婚姻习俗

 

清华大学     

 

Edith Wharton (1862—1932) 是继Henry James 之后美国20世纪初的著名风俗小说(novel of manners)作家,其作品主要涉及新旧大陆资产阶级和贵族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风俗,着力表现俱情感意志与传统习惯势力之间矛盾和冲突。在她的早期作品中,除《欢乐之家》(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外,另有一部《国家习俗》 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

 

婚姻总是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时期欧美大陆有闲阶级妇女的婚姻状况总是一直是Wharton 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主要话题,这在她的几部重要作品中都有相当程度的反映。《国家习俗》在《欢乐之家》的前一年1904年出版。小说通过描写出身于美国中西部中产阶级暴发户家庭的年轻女子Undine Spragg 在欧美大陆的四次婚姻经历提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男权宗派社会婚姻的基本特征以及有闲阶级妇女在这样的婚姻中的处境和角色。本文将沿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对《国家习俗》中新旧大陆在本世纪初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中的婚姻习俗作一番比较和梳理,以期找出这些习俗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原因。

 

奥古斯特·威尔逊和美国廿世纪黑人戏剧系列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有一位十分值得注意的戏剧家,这就是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派·威尔逊(August Wilson,不少人认为他是美国戏剧史上继奥尼尔、威谦斯、米勒之后的第四位重要剧作家。

 

1980年到1995年的十几年中他发表了九部剧作,其中两部获得了普利策奖,还多次获得最佳评论奖和东尼奖。他的作品当中《栅栏》(Fenses,《钢琴 的启示》(The Piano Les-son)和《雷尼大妈黑屁股舞曲》  (Ma Rainey `s Black Bottom) 最为出名。

 

威尔逊计划写十部话剧,说明二十世纪每十年黑人的生活。他的作品人物刻划深刻,生活气息浓厚,语言幽默而流畅,音乐、灯光,布景都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虽然写黑人生活,却广泛代表着全人类面临的问题。1995年他的新著作《七把吉他琴》(Seven Guitars)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至此他计划的十部剧作已经完成了七部。

 

被上帝遗弃的羔羊

 

——评小说《金臂人》

 

四川外语学院     廖七一

 

美国战后著名作家内尔格伦(Nelson Algren,1909-1981)的代表小说《金臂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s,1949年)1950年荣获美国首届国家图书奖。小说描写了主人公从一位二战英雄沦落为瘾君子最后杀人并自杀的悲惨结局,表现了作者对穷苦无告的大众的同情和对自命清高、沾沾沾自喜的中产阶级及其法律和秩序的代表的尖刻讽刺。阿尔格伦坚持美国文学中的激进传统,主张文学艺术家首先应该是无力和无声的弱者的代言人。他与所创造的人物取得认同,在坚持自然主义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并十分擅长对客观现实富有想象的再创造,因此小说表现出一种存在主义的危机感和荒廖的虚无主义意识。

 

垮掉运动仍在继续

 

华西医大外语系    文楚安

 

笔者1997-199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在英文系作高访学者,研究课题是垮掉的一代

 

在美国期间笔者应邀参加了在克鲁亚克家乡洛威尔市举行的纪念克鲁亚节及垮掉文学研讨会,同美国主要的垮掉批评家及作家建立了广泛联系。通过较为深入的考察和研究笔者认为垮掉一代并没有因为其代表人物金斯伯格及巴勒斯的去逝而寿终正寝。相反垮掉意识/哲学/思想,作为一种信念及人生态度早已成为一种颇为复杂并非单一(不只是在文学领域内)的文化/社会话语,成为一种持久的文化/社会现象,且超越国界,具有全球化的倾向。

 

“Beat Movement is still going on”——“垮掉运动仍在继续必然将进入新世纪,值得我们关注。

 

追寻死亡与再生的彩虹

 

——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解读

 

厦门大学外文系     刘雪岚

 

托马斯·品钦(1936- )是美国当代小说家。他于1973年发表的长达887页的巨著《万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可谓是他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涉及了众多品钦所特有的文学主题,也对传统的文学技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戏仿与颠覆。

 

首先它是一部关于追寻主题的后现代戏仿之作。品钦刻意用喜剧乃至闹剧式的低俗与荒唐来对抗传统追寻文学的高贵与神圣,使这部后现代的追寻之作充满了令人震撼的荒诞与虚无感。

 

其次它又是一种描绘化(Entropy)世界的警世恒言。品钦选用二战结束前的欧洲做背景,展现了一个典型的走向崩溃,瓦解的熵化世界。但在残垣遍地,尸横遍野的世界里,品钦对于爱情的期冀与依赖却体现了他独特的科学质疑精神与人文关怀。

 

他绝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论者,这是理解品钦的关键。

 

奥尔比作品的荒诞主题

 

江西师范大学      王艳芳

 

荒诞派戏剧是由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斯对当时流行于欧美剧坛的先锋派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概括。本文以奥尔比的剧作《美国梦》、《动物园的故事》、《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为蓝本,以存在主义及尼采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三方面分析现代美国人在冷漠的环境中不可名状的尴尬处境。这种处境就如同希腊神话西绪弗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推石上山,但石在近山顶时却又滚下,于是重新再推,循环不息。

 

美国社会里的尤里西斯

 

——评荒诞英雄赫尔索格

 

西安外国语学院      成家宏

 

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上升时期,然而在这十年里,美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特点乃是在国内几乎同时兴起的至少三种强大的民主力量的运动——反战运动,黑人运动和青年运动。六十年代的美国失业也非常严重。索·贝娄的小说《赫尔索格》正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赫尔索格是一个思想品格还处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精神里的历史教授。他是一个在思想,文化,道德方面全面发生危机的现代知识分子。那时的知识分子精神已发生了全面的危机,在那个无从捉摸,闪幻不定,一团混乱的现代文明面前,人生的所有价值观,个人的生存定位已面目全非,无从介定,人他愈是头晕目眩。当他试图解释这个世界时,他便发现,这个世界已不可读解了。现实不能给他一个清晰完整的答案,于是,他便象是一只身不由已的小船,成为一个找不到目标的人,处境十分尴尬。一开始,他便碰到了进退两难的问题。他的第二个妻子和别的男人私通,逼他离婚,还失去了可爱的女儿。而这个第三者并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的好朋友。所有这一切都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使他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和信任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心理上造成了全面的倾斜。赫尔索格象昔日的尤里希斯,在这个杂乱无章的世界上孤独地徘徊,企图为这个世界找出路,为自己找到心灵的归宿。

 

本文旨在通过对主人公经历和心理的分析,了解六十年代美国知识分子所遇到的迷茫和彷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孤立无助的处境。

 

重拾失落的记忆

 

——试述标题人物宠儿在莫里森小说《宠儿》中作为一种叙述策略的存在

 

北京外交学院        翁乐虹

 

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宠儿》力求表现奴隶制对黑人奴隶,尤其是黑人妇女内心造成的重创,并激发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共同感受思考。由这一基准点出发,莫里森塑造了宠儿这一人物。她被赋予的独特的性质与特征使其成为莫里森叙事艺术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策略与技巧。

 

本文首先就小说叙述中对时间的设置方法,引入了重现回忆rememory)这一概念。作为重现回忆中最重要与最活跃的因素,她所具有的动态回忆的性质对小说的整体叙述节奏具有主导作用。小说的叙述在其身份的多种可能性的各个指代层面中跳跃往返,从而反映出曾沦为奴隶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在奴隶制度的重创之下所形成的特有的心理节奏。

 

宠儿是历史的再现。从个人角度,她是女黑奴塞丝(Sethe)杀婴经历的重视;从整个黑人民族的角度,她是非洲裔美国黑人的祖先们被捕杀、贩卖、沦为奴隶的悲惨历史的化身。莫里森对宠儿的塑造是从非洲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并融合了黑人妇女特有的情感特征,从而完成了其叙述历史与心理意义上的完整与真实。

 

当代美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演进特征

 

上海师大     黄铁池

 

当代美国文学是继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二十世纪上半叶二次文学高潮后的又一次文学高峰期,这一点无论从作家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证实。

 

当代美国文学题材多样,形式各异,达到前所未有之繁华。

 

透过伤口形形色色的外在形式,我们看到人道主义仍是极大多数作家创作的思想基础。当然,时代在发展,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在发展,具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当代作家主要关心的是:1.人类的前途与归属;2.人在社会中的命运与地位包括自我寻找(确定);3.人心难以沟通但必须沟通……

 

总之,维护人性的完整,夺回被大多数作家认为已经丧失的人性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各种人道主义的名称恰恰表时了人文精神在今日美国的演进特征。

 

福克纳《蚊群》与海时威《太阳照样升起》比较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魏玉杰

 

《蚊群》和《太阳照样升起》分别描写了蜗居在新奥尔良和巴黎左岸的美国作家和艺术家的生存状况,他们贫困潦倒的生活及颓废的精神世界,生动提示了西方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文学艺术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过渡期中处于精神失衡状态和异化状态下的知识分子无所适从的,边缘化的角色危机。两部小说对20年代的知识分子进行了丑化,对他们人性中丑陋的一面进行了揭露批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福克纳和海明威对现代主义艺术及艺术家的讽刺及否定。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部小说出版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然后分析了小说的故事主题,最后指出了两部作品在两位作家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意义。

 

鸡蛋、玫瑰和旅行推销员之死

 

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      

 

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是现代主义的重要主题之一。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中西部作家群的崛起和南方文艺复兴的出现正是这种冲突的反映。从相对闭塞的中西部和南方乡镇走出来的作家们不喜欢新兴的工业文明,他们眷恋故土,却又痛恨旧传统对人性的束缚。而他们笔下的人物,如安德森的我爸爸,福克纳的爱米丽,韦尔蒂的旅行推销员保曼,都是在传统和现代双重挤压之下无所适从而变得行为怪异的人物形象。但极力反对清教传统的安德森鼓励青年人出走,对旧南方又爱又恨的福克纳却做不到这一点,而开始领略工业社会冰冷、淡漠人际关系的韦尔蒂似乎选择了回归一途。事实上,不论他们如何试验新技巧,现代主义作家们追求的始终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真情实感。

 

 

学术会议信息

 

云南英、美文学研讨会

 

  主办单价    云南外国文学学会

 

  会议地点    昆明

 

  会议时间    199913日至8

 

  会议主题    英国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美国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英、美作家与作品

 

          六天(从报, 到之日起至闭会之日止,三天会议,三天考察

 

        450元,旅费、食宿费自理

 

        杨志达

 

云南大学外语系

 

邮编:650091

 

电话:(08715169129  5033427

 

编后语:CASAL  Newsletter是美国文学研究会会员们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媒介,我们殷切希望会员同志们多多来稿与来函,把Newsletter办好。多谢合作!

 

来稿、来函请寄:

 

210093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本期责任编辑:何